我國二手車市場2011年累計交易量為433萬輛,2012年累計交易量為479.14萬量,2013年,交易量突破500萬量。2014年1-2月,全國共交易二手車78.41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6.62%。
而在汽車工業發達國家中,二手車市場早就形成了一個十分成熟的市場,如美國2002年二手車交易量已達到4350萬輛;德國、英國、瑞士等國的二手車交易量都為新車銷售量的2倍多;日本的二手車交易量也達到了新車銷售量的1.3倍。
從數據可以看出,雖然近些年我國二手車的的交易量在不斷的攀升中,但我國二手車市場與發達國家二手車市場之間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可以肯定地說,2014年我國的二手車市場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制約我國二手車市場快速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而二手車流通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二手車流通缺乏健全的法規與科學的管理體系
2005年年底頒布的《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與原來執行的《舊機動車交易管理辦法》相隔了整整7年多的時間。而這7年,正是我國汽車工業和汽車市場大發展的7年,也是二手車流通發展壯大的7年。在這7年里,二手車的市場交易量增長了六七倍,北京、成都、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私人汽車保有量已占到當地汽車保有總量的50%以上,特別是近幾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日益成熟,公路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大發展以及交通、旅游業的發展使汽車需求急劇擴大。同時,汽車產量快速增長,汽車產品的推陳出新和更新時代頻率的加快,為二手車市場的迅速成長提供了原動力,二手車市場已經成為汽車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二手車市場在流通管理上的相對滯后與高速發展之間的矛盾仍然很突出。雖然國家頒布了《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和《二手車交易規范》,制定了統一發票,從宏觀上解決了放開經營、搞活市場的問題,但是企業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建立一個順暢高效的二手車流通體系,健全比較完整的二手車流通管理的法規體系和比較科學的管理體系以及營造出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還需要政府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交易的各個環節。
2、二手車流通中的量變并沒有帶來質的飛躍
目前各地二手車交易市場的經營模式依然主要是代理交易,贏利模式依然延續著靠收取手續費生存的傳統方式;二手車交易市場的功能仍比較單一,提供場所、辦理手續、收取交易費等仍為主要內容;同時開展檢測、評估、收購、寄售、租賃、拍賣、美容、修理、服務咨詢等多種經營方式和服務內容的二手車流通企業仍不多。由于交易方式和服務方式的相對單一,信息渠道不暢通和信息的嚴重不對稱,以及在交易過程中還存在著缺乏誠信跟蹤與制約機制等問題,二手車交易盡管在量上有比較明顯的增長,同時還存在相當大的潛在客戶,但是服務質量跟不上,影響并制約著二手車市場的快速發展。
3、誠信危機是困擾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的二手車市場還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市場,消費者很難獲取購置二手車所必需的與車輛相關的信息,包括車輛的合法性信息、車輛的維修信息、車輛的技術狀況信息等、問題在于,上述信息內容由于維修保養記錄、保險記錄分別有各自歸口單位封存而沒有共享,可能連經營者也無從查找。特別是由于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公民的誠信意識不強,加上少數不法人員惡意誘導,使得二手車市場表現為一個缺乏透明、缺乏誠信的市場,讓廣大消費者在面對這個市場時,卻成了這個市場黃總的絕對弱勢群體。他們必須面對質量欺詐、價格欺詐、購買非法車輛等風險。其結果必然是二手車市場難以取得消費者的信賴,消費行為必然要大打折扣,許多潛在的二手車需求難以轉化成為現實的市場需求。誠信問題仍是困擾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個問題不解決,二手車市場就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4、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重大的挑戰
為了使二手車鑒定評估更加公開、透明,維護二手車交易雙方的利益,2002年底,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了《關于規范舊機動車鑒定評估工作的通知》(國經貿易[2002]825號),《通知》提出建立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與二手車交易市場分離試點。文件發布后,引起了廣發的社會關注,各地也相繼成立了一批專業的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按照新出臺的《汽車貿易政策》和《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等文件精神,二手車評估資源委托具有資格的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供交易時參考,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外,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對交易車輛進行評估。長期以來在二手車交易中的強制評估活動突然取消了,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從壟斷經營,一下子被推向了市場,可能會感到嚴重的危機,其生存與發展也受到了嚴重威脅,即使需要強制評估車輛價格,往往買賣雙方對評估的價格也置之不理,而是依然按照雙方意愿“我行我素”,所以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的權威性沒有形成,因此作為專業的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必須及早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深層次挖掘鑒定評估的內涵,弱化估價過程,強化鑒定與評估,邊單一收費為擴寬服務范圍,延伸服務層次。從一定意義上講,實現觀念與經營模式的轉變是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5、經銷商面臨二手車行業利潤率下降的經營風險
目前新車價格的節節走低制約了二手車價格的上揚,同時,新車價格尤其是轎車價格頻繁波動,客觀上也加大了經營者的經營風險。二手車經銷商為了降低經營風險,往往減少車輛庫存,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手車交易的活躍程度,也直接導致了經營者的收益水平出現整體下降的趨勢。隨著《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的實施,將來會有更多的經銷企業、拍賣企業等經營主體加入到二手策劃經營的行業中,同業競爭會更加激烈,行業平均利潤持續降低,經銷商將面對更多的經營風險,接受更嚴酷的挑戰。
6、二手車交易市場信息化程度低制約二手車流通行業的整體快速發展
從國外的經驗可以看出,二手車市場的發展是建立在公開、透明的市場基礎條件下的,是依靠龐大的信息系統支撐起來的。正式由于二手車信息與新車信息具有相同的可靠性、準確性和科學性,消費者才會根據不同的需要放心地選擇消費二手車,經營者才會更負責地經營二手車并向消費者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務。目前我國二手車市場發展不盡如人意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雖然互聯網、計算機掛歷已經被許多二手車企業廣泛應用,但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在一些經濟較落后地區,計算機普及程度還不高,有些企業還沒將這些技術應用黃島交易管理中;二是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的基礎信息,如果車輛發生事故的記錄、維修保養記錄以及實際行駛里程等,還不屬于公開信息,不能進入到二手車流通信息中,從而導致了從信息不對稱,并使之成為制約消費者購買二手車的重要因素。
7、二手車鑒定評估缺乏統一的標準
到目前為止,全國還沒有統一的二手車鑒定評估標準及全國性的政策法規,鑒定評估方法借鑒了國有資產評估方式。由于二手車交易具有其特殊性及靈活性,因此很多二手車交易市場和鑒定評估機構僅采用簡單的平均年限這就發進行價值的評估所得出的評估結果缺乏科學依據,也與現實的市場行情相背離,尤其是草草得出的高檔轎車價位的評估讓買賣雙方難以信服,故很多時候難以為公平的市場交易提供權威的價格參考底線。
由于各地的出發點、市場環境不同,所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商品流通主管部門制定的地方性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的設計條件及管理辦法有很大的地區性差異。這就使得二手車鑒定評估成為具有“地方特色”和“區域特色”的評估。 |